弄清PLC发出的脉冲数、电子齿轮比、编码器分辨率的含义及关系
![{$gdata[title]}](https://www.bearing9.com/upload/img/y805wm0a8nfb4hygku9qibymq.jpeg)
PLC发出的脉冲数:用P表示——是PLC高速输出端(如Q0.0或Y0)发出的脉冲数。
电子齿轮比(A/B)——是驱动器内为调节PLC的输出脉冲数量或调节设备的机械精度或脉冲当量或调节伺服电机的转速而设置的虚拟齿轮比。
编码器分辨率:用Pm表示。它是与伺服电机连接的编码器每旋转一圈时发出的或反馈的脉冲数。如增量编码器2000 ppr、或位数如2的17次方131072ppr.
单位为:脉冲数/转
脉冲当量,用C表示——表示每发一个脉冲使丝杠或转盘移动的距离或角度。单位为:mm/脉冲,或 度/脉冲。
伺服驱动器接收脉冲的数量关系在PLC控制伺服驱动器应用中,伺服驱动器所接收的脉冲,来自两方面的脉冲信号,
一是接收PLC发出的脉冲信号。
二是接收编码器反馈过来的脉冲信号
接收PLC信号的实质:
驱动器真正接收到的脉冲数量是——PLC的脉冲信号,经过一个【电子齿轮比】——放大或缩小之后,再传到驱动器中。如下图所示:
驱动器真正接收到PLC侧的脉冲数=PLC发出的脉冲数(P)×电子齿轮比(A/B)
也可以这样说:
【电机需要的PLC侧脉冲数】——就是驱动器接收到PLC侧的脉冲数
它们的数量关系:
PLC发出的脉冲数(P)×电子齿轮比(A/B)= 编码器反馈的脉冲数(P反)
电机需要的PLC侧脉冲数= 编码器反馈的脉冲数(P反)
只有满足以上关系,才能实现设备的位置控制。
公式一:P ×( A/B)= P反
根据以上公式可推出:
电机旋转一圈时:因为电机旋转一圈,则编码器也旋转一圈,这时编码器反馈的脉冲数P反=编码器分辨率(Pm) = Pm,则有:
P一圈×(A/B) = Pm
举例:如果编码器的分辨率位数如2的17次方131072ppr,电机转一圈需PLC发出的脉冲数1000,则电子齿轮比:A/B=131072/1000.不用约分
从以上公式看A=131072 ,正好是编码器的分辨率,也就是【电机需要PLC侧的脉冲数】,也是驱动器真正接收到的脉冲数。
B=1000,正好是PLC发出的脉冲数,也可以说,是让电机旋转一圈时PLC发出的脉冲数。还可以说,是用户希望电机转一圈时的脉冲数。
二、如何快速写出电子齿轮比,或者快速确定电机转一圈时,PLC应发出的脉冲数
根据以上表达意思:
电子齿轮比的分子A——就是电机需要的脉冲数,也是编码器的分辨率Pm,使它保持不变。
电子齿轮比的分母B——就是用户想让电机转一圈时的脉冲数。
比如:编码器的分辨率Pm=4096,你想叫PLC发100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则设置A=4096 B=100
保持A=4096不变,想让PLC发1500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则B设成1500,
想让PLC发1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则B设成1。
这样只要分子写成编码器分辨率不变,只要驱动器允许范围,操作者可任意设置B,也是你想让PLC发出的脉冲数B,使电机转一圈。
这是初学者做实验时,可以这样做。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电机与丝杠的减速比为1:1,丝杠的螺距是8mm,编码器器的分辨率是65536,脉冲当量分别为是0.05mm、0.01mm,写出电子齿轮比。
当脉冲当量=0.05mm时,
则丝杠转一圈的脉冲数P一圈=8/0.05=160,则A/B=65536/160
当脉冲当量=0.01mm时,
则丝杠转一圈的脉冲数P一圈=8/0.01=800,则A/B=65536/800
电机转N圈时,PLC就需要发B*N个脉冲。
以上 是脉冲当量已定好,则每圈脉冲数就定好了,则A写成编码器分辨率Pm后,则B就可直接写出。
同样,如果走80mm,则就是10圈,则PLC需发出的脉冲数分别为1600、8000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